5月25日,长城汽车官微发布一篇举报比亚迪汽车的声明。
声明显示,2023年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这对眼下正如日中天,被同行艳羡的比亚迪而言,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日午间,比亚迪对举报一事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
(相关资料图)
此声明一出,业内哗然,资本市场也很热闹。截至发稿前,比亚迪股价下跌4.69%,长城汽车更甚,股价跌至5.81%,“两败俱伤”也不为过。
无独有偶,5月15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我们被很多同行投诉举报,所以上周(5月8日~5月14日)开始暂时不能发布真实的上险量数据了,非常遗憾。”
上述事件皆尚不论谁是谁非,就创业者而言,其实属不易:做得好会被全行业用锐利的目光审视;做得不好,更会被看客指为笑话。
5月16日,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张勇发微博吐槽:“舆论对创业失败的创始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冷言讽语。”“刚上岸或者感觉已经上岸了的,腿上的泥巴还没擦干净,就对着还在泥泞里面挣扎的指指点点,居高临下的评头论足,甚至断言生死。”
微博发布第二天,5月18日,“在泥泞中挣扎”的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便转发了此微博,开屏第一句:“认同。”
图源: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微博截图
何小鹏的“认同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近年来,小鹏汽车深陷泥泞。就近期来说,在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净利润达9.34亿元的时候,小鹏汽车却继续扩大亏损。财报显示,小鹏汽车Q1营收同比下滑45.9%至40.3亿元,净亏损扩大约37%至23.4亿元,汽车利润率为负2.5%。
同样倍感压力的还有蔚来汽车。5月24日,蔚来汽车发布新车ES6,结果5月25日午后,港股蔚来-SW盘中重挫10.38%。
如今看来,曾经的“造车新势力”现只有理想汽车一家尚有“喜气”。甚至纵观整个汽车市场,当2023年汽车产业进入“洗牌”新阶段,如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一般经历“阵痛”的企业远不止一家,降薪、裁员和停产,如散不掉的阴霾,围绕在部分车企上空。
车企大“逃杀”
有谁会倒在2023年?
关于这个问题,看客们吃瓜,车企们紧张。
5月17日,马斯克在特斯拉2023年股东大会上做了大胆预言:“接下来的12个月里,宏观环境依旧充满挑战,可能有很多公司会在未来不久就破产。”
虽然马斯克并未点名具体哪些企业会“陨落”,但来自中国的比亚迪、蔚来、小鹏、极星和美国老家的福特EV、Rivian、Lucid,这些车企被明晃晃写在PPT上。
尚不论马斯克此判断是否准确,或其是否出于某种“行业竞争策略”,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进入2023年以来,接连受困的车企并不在少数,其中威马汽车较为典型。
今年年初,自经历了赴港IPO失利、CEO沈晖12亿天价年薪和全员降薪风波后,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无奈引用了电影《芙蓉镇》里的一句台词:“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表达了威马汽车眼下正在面临的困境。
图源: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微博截图
尽管这句被引用的台词无声中道尽了汽车产业创业者的无限心酸,但沈晖该篇微博下面却少见同情的援助,反而遍布了讨薪的声音。
图源: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微博评论截图
自此,沈晖这篇微博在互联网上被无限次引用,出现在各媒体平台的文章里。毕竟“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如今已经不是威马汽车一家车企的写照。
现下,威马汽车的窘境已不必再提,与其同样日子难过的还有爱驰汽车。
最新消息是,5月23日,有媒体报道称,爱驰汽车上海总部大楼里已空无一人,每个楼层的入口都大门紧锁。“爱驰汽车有一个多礼拜没人来办公了,办公室也已经退租了。”长阳创谷园区的物业人员告诉记者。也有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目前爱驰汽车总部员工处于居家办公的状态,居家办公的实际原因则是公司办公场地租金、物业费、水电费欠缴导致停电。
据悉,爱驰汽车已经拖欠了员工今年3月和4月的工资,员工得到的消息称,5月的工资目前也还没有着落。
更甚者,自5月5日被爆出已申请破产重整后,目前已有多家媒体报道称,雷丁汽车创始人李国欣已身居海外。此外,5月10日,还有消息称,福特中国开始裁员,裁员人数高达1300人,被裁人员将按照N+3赔偿。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2022年业绩沟通会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洗牌,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指出,过去3年,已关停并转的汽车品牌达75个,未来2到3年,保守预计有60%至7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
上述种种都难免不让人狐疑:2023年,会是某些车企的生死线吗?
由此,行业内遍布怀疑的声音,爆料和猜测似乎成为了常态,被涉及到的企业都不免要应对外界的质疑。更甚者,其中不乏“空穴来风”的消息。比如5月初,网络中突然有消息曝出,大众汽车有意收购蔚来汽车,来解决自身新能源板块拓展乏力的问题。
为此,蔚来汽车开通“蔚来法务部”微博帐号以及同名抖音帐号。对此,该公司副总裁沈斐直言:“对于造谣及恶意抹黑的,大家可以直接@我或者@蔚来法务部。”
图源:蔚来法务部微博截图
当汽车产业走向转折点,当越来越多的车企接连面临危机,当看衰的声音越来越多,当创业者驳斥的举动越来越频繁,便不乏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现:已经倒下和正在泥泞中挣扎的车企,应该被嘲笑吗?纵观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这些几乎“匍匐前进”的创业者们,只是流星一般的存在吗?他们究竟是失败者还是探险者?应该被嘲笑还是被歌颂?
中国汽车产业,需要“试金石精神”
回顾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建国后,我国汽车产业急需实现从“0到1”。1956年,我国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引入了包括奔驰、奥迪等在内的多家国外车企,甚至奥迪曾作为官方用车。改革开放后,不少人放弃了所谓的“铁饭碗”,开始下海经商,这期间诞生了不少车企,但彼时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技术匮乏的难题。
为此,向国外车企学习先进技术成为浪潮。1983年,由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这让不少外国车企见识到了“合资”的好处,也正如此,我国的合资汽车品牌正式成立。
但伴随国外品牌的强势进入,合资品牌的全方位打压,再加上自主品牌的汽车技术和质量问题不敌竞品,也造车了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市场份额缩小的情况,并且这一局面长期难以打破。
2000年以后,我国汽车产业技术不断进步,市场持续扩大,自主品牌风评也不断改善。但此阶段中,自主品牌仍然主打低价实用,中高端汽车市场仍难见其身影。随着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甚至在自主品牌内涌现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民企,比如比亚迪、吉利等。
2017年前后,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纷纷般出现。何小鹏曾表示,2017年中国有300家新造车企业。2019年,一份由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对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进行了分析预测,提出中国有望于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一时间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赞同、质疑、反驳声不绝于耳。
但也由此,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走在了全球的前列,牢牢掌握了先发优势。
甚至,在2018至2021年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称号后,特斯拉在2022年被比亚迪大幅击败。且随着越来越多电动车型的出现,特斯拉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从2019年的17%跌至现在的13%,预计未来将稳定在10%左右。
此外,在与国外车企和合资车企较量方面。当大部分合资车企销量远不敌自主品牌,其破产清算事件频发。眼下,“合资车企被驱逐出中国市场”的趋势愈演愈烈。在国外豪华车品牌方面,其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皆落后于我国车企,“望其项背”也并不为过。
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国外豪华车企压力倍增,甚至有消息称大众集团带着100多人包机来上海车展参观学习。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中国豪华车市市场表现,奔驰是BBA三家上险量中唯一一家同比增幅为正的品牌,但增幅仅为0.1%,而宝马和奥迪则出现同比下降的趋势,分别同比下降6.2%和7%。
在汽车出口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上汽集团、奇瑞集团一季度出口销量均在20万辆左右,成绩亮眼。
但以上仅仅是国内几家依然成功屹立在汽车舞台上的车企的成绩吗?实则不然。
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创业者前赴后继,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到今天。如今,中国车企“驱逐”合资、“威胁”外企,迎来汽车产业前所未有的辉煌时刻,绝不只是几家车企努力的结果。荣耀的镁光灯,同样需要照在那些已经倒下和正在危险边缘徘徊的车企和创业者身上。
不得不承认的是,任何产业都是一批又一批新进的创业者在为后者铺路。2021年元宇宙大火之时,不乏众人口诛笔伐蹭元宇宙产业热度的概念股企业。彼时,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表示:“一个产业的崛起,不可避免会有失败的创业者,他们不该被嘲笑,后来的成功者或许是踩着他们的尸体在向前走,他们倒下了,但是留下了为这个产业积累经验,这同样是一笔财富。”
结语: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资本向前发展,其中的企业是裸泳也好,是微不足道的沙砾也罢,它们都在未知面前勇于探索,愿意做资本和市场的垫脚石与试金石。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在资本市场里,既是金钱和利益的游戏,本是难言信仰与理想。但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艰难和心酸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其付诸心力的产业的成长。正如张勇所言:“只要诚心正意,不是昧着良心挣钱,失败了也值得尊重。”
任何产业都无一例外,汽车产业更是如此。接下来,或许会有更多的车企面临危险的纠缠,甚至彻底倒下。只怕彼时,看客们或许不会花很多时间来“嘲笑”创业者的失败,当以往火热的注视目光变为淡然,才是真正的悲哀。
毕竟,“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