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情报局网

河南:正在发力的“家门口养老”

当前位置:中国金融情报局网>本地 > 正文  2021-08-31 16:26:35 来源:大河网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这是英国诗人叶芝在名篇《当你老了》中描摹的爱人晚年情景,幸福透纸而出。

但真实世界的老年人,却普遍面临养老问题,使得老龄化成为全球课题。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首次在党的全会中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如何应对老龄化,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我省在积极部署行动。

扑面而来的老龄化

对晚年生活有担忧,是每个老人几乎都要考虑的大事。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有关部门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又首次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卫生健康领域单列出来。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意义。

老龄化是国家要积极面对的课题,也是我省需要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根据“七普”数据,我省60岁以上老人1796万,占常住人口的18.1%;65岁以上老人1340万,占13.5%;80岁以上老人225万。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多项举措,包括“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等。

为此,7月9日,省委书记楼阳生深入郑州市部分社区、养老机构,调研养老服务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楼阳生书记指出,老龄化是社会演进的必然阶段,养老问题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养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民心问题、政治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过上美好生活的需求。

正在发力的“家门口养老”

黄老目前的养老是居家模式,且有亲戚照顾,微有近忧,但不影响生活质量。其实,围绕着如何让包括他在内的老年人今后生活更美好,全国的养老服务网络正在织就。

在国家层面,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好老有所养、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在省级层面,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楼阳生领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截至2021年6月底,全省共有养老服务设施1.4万个,托养床位37.6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5.6万张,占41.5%。已建成社区养老设施3533个,提供嵌入式托养服务的街道养老中心240个。建成17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覆盖老年人超过800万。建设100个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提升改造1811个乡镇敬老院、支持7780个村级幸福院。

同时,郑州、洛阳等7个省辖市列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35个县(市、区)和单位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森林康养试点。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我省逐年加大在养老方面的投入,但我省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城市养老服务相对滞后、农村兜底供养能力不强等。

根据省民政厅提供的最新数据,这些不足有四个方面,一是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截至6月底,社区和街道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为52.9%和36.2%。为失能半失能人员服务的县级特困供养机构覆盖率尚不足2/3。二是养老服务功能不全。绝大部分社区养老仅能提供日间照料或文体活动,具备助餐、助浴、助行及短期托养等综合功能的养老设施相对欠缺,与老年人期望提供的医、护、住、食、娱、学等一站式、“离家不离亲”的普惠性养老服务有差距。三是市场参与热情不高。仅有6个省辖市制定了社区养老运营补贴政策,全省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企业仅有66家,连锁运营20个社区以上的本地品牌仅有5家。四是专业人才队伍不强。目前仅有3万余名护理人员,养老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在社区内嵌入优质、专业养老服务资源,满足在家养老的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的需求,不仅有利于降低养老成本,还能让优质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

弄清楚了“供”与“需”的矛盾,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8月27日,我省召开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动员部署会。副省长陈星在会上强调,要紧盯体系健全、政策完备、机制完善的目标,着力破解养老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专业人才培养、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