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线上寻求健康咨询问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健康咨询问诊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部分回复内容过于随意、回复内容包含虚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提供健康咨询、打着“健康科普”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等现象。此外,医生误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药、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等问题也屡见不鲜。
网络问诊,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排队候诊之苦,有效分流患者,也能减少交叉感染,缓解线下医疗资源压力,可视为今后医疗发展的一个方向。早在2000年,我国就开始出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平台,以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一批网络医疗平台,吸引大量医生加入,提供包括在线问诊在内的系列服务。但任何事情都像硬币一样有两面性,网络问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遭遇着问诊之惑和监管之惑,引发投诉不断。网络问诊的安全性、规范性引发广泛关注。
网络问诊中,一些收费的健康咨询乱象丛生。比如,冒用知名医生的身份进行网络咨询;回复内容过于随意,敷衍应付;收费不规范,违规开处方药。同时,一些三甲医院开设了互联网医院,实现了就医用药医保实时结算,便利了老百姓,但也存在冒用他人医保卡、过度使用医保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扰乱了医疗秩序,也影响了患者诊治,贻误患者病情,侵害了患者的权益。种种乱象反映了互联网诊疗的局限性,有的或由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形态、功能不同,其责任认定和监管也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监管乏力。
事实上,近年来,针对互联网医疗的规范在陆续出台。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针对互联网诊疗中处方审核、隐私保护、诊疗质控等社会关注点作出详细规定。
让网络问诊更规范、更靠谱,必须加强监管、合理引导,才能趋利避害,使之更好造福人民。
对网络问诊进行有效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和患者多方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把严网络问诊机构资质关,网络问诊机构和医生要加强自律,恪守职业道德,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网络问诊在“阳光”下规范运营。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医疗的检验、检查和药物配送体系,并通过监管部门和用户服务质量评估及考评等,倒逼其依法依规问诊。
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应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公布合法合规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名单和举报电话,尽快开放互联网医疗机构资质查询系统,引导群众到正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就医问诊。多措并举,多方合力,共同推动网络问诊健康规范发展。(包骞)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