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心理情景剧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情感宣泄的平台,更为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积极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提供了契机。身处快节奏社会,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竞争压力以及社交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内心平静,培养心理弹性,已是迫切所需的教育行动。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强调“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将积极心理健康活动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能极大增强学生内心的治愈力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推动积极心理健康活动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可从五个方面发力。
营造积极的校园及课堂氛围。学校是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校园氛围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包容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教师要注重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要求。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许多学生讳疾忌医,延误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通过开设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学校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例如将心理情景剧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种类型。在剧本创作、角色扮演、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乐趣,还能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这种积极的参与方式能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从而培养积极的心态。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团队合作的挑战能促使学生互相扶持、互补不足,并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团体素质拓展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团体素质拓展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意志力。志愿服务活动能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从而培养社会责任心。注重团队合作的积极心理健康活动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社会挑战。
举办艺术和体育活动。艺术和体育是积极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疗愈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艺术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活动中。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由、无压力的情感宣泄方式。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不仅有益于学生增强体质,还能够释放他们的精力,缓解紧张情绪,进而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艺术和体育课时,并开展“心理漫画大赛”“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摄影大赛”等特色艺体活动。
积极倡导社交互动,增加面对面的社交时间。社交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互动、分享和倾听有助于缓解压力、减轻孤独感。在学校内,应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等正式群体与社团、兴趣小组等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组织促进社交互动的积极心理健康活动。例如,组织“心情树洞”匿名倾诉平台,学生可以在树洞中写下自己的烦恼,倾听他人的声音,从而释放情感、寻求共鸣;组织“心情交换盲盒”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换小礼物的方式,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鼓励,增进友情和情感纽带;组织“平行时空寄语”活动,通过书写寄语,将鼓励、希望和感激传递给未来的自己,从而树立积极的生活目标。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30日第2版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