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24年,就是为了让这些东西有一个归宿。”武威最美退役军人王雄德如是说。
王雄德创办的乡村记忆博物馆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三雷镇新陶村原三雷中学旧址。馆内现有藏品有生产农具、纺织服饰、民间工艺、陶瓷器皿等,总计5500余件,分成10个主展馆和17个单项陈列室,是目前省内建设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民办公益民俗博物馆。馆内的藏品大都是他自己从甘肃、宁夏、内蒙、陕西等地区收集而来。
(资料图片)
乡村记忆博物馆正门 虎琪楠/摄
“就是一条路走到底”
馆内的藏品很多样,荷包、肚兜、筛子、火盆、漏斗模子、电话机、银河单卡录音机……整个馆就是个“杂货铺子”,“见啥收啥,只要是过去的,也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就算有也不太多,文物级的东西也有”。
王雄德收藏的东西主要分为四个板块——生产、生活、民俗、非遗。里面有很多大物件儿——过去的老式衣柜、木头材质的粮食风车、各种陶瓷器皿等。
馆内有从各处收集来的五口汲井——手摇水车、变速水车、毛驴水车等,王雄德收藏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五口井展现民勤水利的发展史。
王雄德说:“那个东西特别笨重,车能到达的地方都按三分钱或者五分钱的价格当废铁卖了。”当时,有的村子里路还没有通,他只能和两个小伙子一起把水车从农户家里抬到马路边,然后再用车拖到博物馆。为此,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前后大概一个月才缓过来。
收藏过程中的遭遇的心酸不计其数,“花钱、跑路、受罪、受白眼”“有的东西根本不值那个价格,但因为很稀少,就不得不把它整回来”。
参军时的王雄德 受访者供图
军人出身的王雄德中等身材,皮肤偏黑,笑起来,额头上有两道长而深的皱纹,透露着坚韧、刚毅。他穿着一双黑布鞋,鞋边沾着些泥巴。
他说,“认准一条路,尽量走下去,爬着走也尽量走下去,实在走不下去了,就头破血流,人,就是这个样子。”
“留住过去,珍惜当下”
各种泥塑小人或拿着锄头,或挥着镰刀,或挥着赶牛的鞭子,展现着共同劳作的场景。
各类收音机、电视机、幻灯机整齐有序陈列,盖着遮光罩的老式照相机立在背景墙前,白墙上的人物黑白照片反映着过去的时髦样式。
挂在墙上的汗垫让从北京来的参观者感叹道:“我们那个时候把这个叫汗马子,这些东西是我们那个时候才有的”。
游客正在参观虎琪楠/摄
有的人对于王雄德的这些行为并不是很理解,觉得他是用真金白银买一堆没用的东西。但王雄德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多年的收藏经历带给他的一个感受是,“贵重的东西容易存在,但是一些不经意的东西就会在不经意的生活中不经意地消失,所以才需要抢救、拯救。”
王雄德认为,应该让过去的那些东西有一个地方,有一个归宿,留给后代。透过这些老物件儿,老一辈人可以找到曾经的回忆,年轻一代可以感知到爷爷奶奶辈的人是怎么在恶劣的生产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努力奋斗过来的,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活的东西才能吸引人”
在建设静态展示的乡村记忆博物馆同时,王雄德还主动创新方式方法,用情景剧场形式展现活的乡村变化。
王雄德希望通过民勤县沙井文化民俗旅游景区的进一步打造升级来吸引商户参与经营,带动地方经济,实现地方劳动力再就业。通过静态的博物馆和动态的旅游景区共同打造一个文化类活动和活动体验类活动相得益彰的场所,实现转型。
王雄德说:“活的东西才吸引人,深度体验必须要有。”
“这个剧场,可以说是甘肃省第一个原生态的户外情景剧场。”王雄德自己购置道具,自己创作剧本,希望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日常观察以及书本、电影中的场景将解放后的中国西部农村的发展变化系统地呈现出来。“现在正在排练,估计8月份就能上映了。”
他将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博物馆的板块,在收藏方面,未来主要是收藏孤品,不管它值不值钱,还有就是收藏珍品。另一个板块是旅游景区板块,按照旅游系统进行规划,举办一些红色演出、电影投放,邀请陕西秦腔团唱大戏等。
目前,通过个人策划、个人投资、个人组织建设,王雄德一手创办的乡村记忆博物馆于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为甘肃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沙井文化旅游景区也被评定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通过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评定验收。
“只要皱纹不长进心里,我们永远风华正茂。只要骨刺不生在眼里,我们永远眺望远方。”王雄德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康媛媛、虎琪楠、杨乐;指导教师谭泽明、周兆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