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河南省档案馆办公室主任杨宝章(右一)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左一)、袁隆平夫人邓则(左二)赠送档案仿真件和影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出生日期
【资料图】
迄今为止没有统一且准确的说法
今年初
河南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馆藏时
发现了袁隆平父亲袁兴烈档案中
名为《交通部平汉区铁路管理局员工家庭概况表》的干部档案
明确记录了袁家五兄弟的姓名与出生日期
长子袁隆津出生于
1929年4月6日(农历二月二十七)
次子袁隆平出生于
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
档案内容与《袁隆平口述自传》相互印证
成为袁隆平1930年9月1日
农历七月初九出生的佐证
根据《袁隆平口述自传》内容
袁家兄弟几人姓名来历与出生地有关
与档案中登记的子女姓名完全吻合
再次证明了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真实性
2008年9月1日,袁隆平院士视察信阳光山县百亩高产实验田。
在袁隆平逝世两周年之际
河南省档案馆一行
奔赴湖南长沙
将档案仿真件和袁隆平在豫活动影集
赠送给袁隆平家人
袁隆平的夫人邓则在翻看时
频频发出“珍贵啊”的感叹
这是一次档案跨越时空的独特纪念
传达了河南档案人
对袁隆平的深切敬仰和无限思念
两年前的今天
2021年5月22日
袁隆平院士逝世
从此
春种秋收
都和怀念有关
年轻时
袁隆平决意报考大学的农学专业
父母都不同意
袁隆平说
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最终说服了父母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
让袁隆平展开了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后来
袁隆平成就斐然,表彰无数
但他一直惦记的
仍是“下田”
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
安排了一块试验田
尽管已经90高龄
袁隆平每天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到田边“打卡”
回望袁老一生
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
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
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一稻济天下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
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他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不懈奋斗
如今
袁隆平已经离开我们两年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石可欣 刘婵)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