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能焊接0.4毫米超薄碳钢板,可以写“书法”,制造金属元器件可一个顶8个人,可负载360公斤……众多“身怀绝技”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于5月8日—11日亮相第十九届天津工博会。
全球疫情影响之下,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也摩拳擦掌,积极抢占市场。虽然近几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在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等核心技术、部件方面取得突破,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但目前国内70%的市场依旧由以“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库卡、安川)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所占据,特别是在高端市场,国产工业机器人竞争力不强。
要想更好地发展,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今已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家的“必答题”。
新赛道发力带来新机遇
汽车和3C电子一直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新阵地。
“我们这次参展的360公斤负载机器人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新能源电池仓。”烟台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创)副总经理刘杰介绍,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约占整车成本的40%。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柔性制造工艺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解决新制造工艺中人工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需举起100公斤的工具等。
除了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异军突起也打破了原有汽车行业的高壁垒。
钱江机器人(以下简称钱江)北方大区经理依明泽对此深有体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多的汽车行业几乎占到应用场景的50%。但原有国外工业机器人厂家已先入为主,占据绝大多数市场,因此国产工业机器人想抢占一席之地门槛非常高。”依明泽说。
艾创就尝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刘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们的负载机器人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同时成本更低,且交互协调服务好。很多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家从今年开始全部采购我们的产品。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360公斤负载机器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天津大学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专家黄田教授表示,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具有后发优势,应加速探索新兴产业以及细分领域,通过布局特色应用以提升市场份额,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
机器人“出海”挖掘增量市场
相较于国内市场,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更为广阔。
在本届天津工博会上,参展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出海”。
依明泽告诉记者,现在每个国产机器人企业都把出口作为主要的销量增加点,钱江已经做了5年出口,现在建立了稳定的出口体系和国外客户群。
尽管国内企业积极主动出击,但依然有不少因素制约着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海外“开疆拓土”。
首先,在高端机器人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依然不够“聪明”。黄田认为,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是将机器人终端接入工业互联网,结合AI、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器人+’,而是将其融入机器人血脉之中。需要通过技术融合推进创新发展。”黄田建议。
其次,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品牌推广、渠道集成商发展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向国际大品牌学习,逐步在全球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同时输送技术培训能力。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正在布局全球市场。
此外,综合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增强国内企业拓展市场的实力。刘杰建议,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自动化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及服务+定制化解决方案的综合竞争优势来与国际品牌竞争。
(科技日报天津5月9日电) 【编辑:卞立群】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