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鄢子和
(资料图)
最近,武义各界掀起“新时代武义人文精神”大讨论,这很有必要,笔者有话要讲。
今年是武义(日)报复刊30周年。1994年至1995年,笔者在自己责编的人文副刊发起过“武义人精神思考”系列讨论,收发社会各界20多篇有思考,且义理、考据、辞章都过得去的文章。笔者涂鸦的《“好来西”的品位》《多几位学者型校长》等还获过金华市新闻三等奖。作者放言:“产品的最大成功是什么?是对市场实现了文化审美渗透力。人的最大成功是什么?是对社会实现了文化审美渗透力。且这种渗透实现得独一无二。”“学校是文明的摇篮,校长的思想素养和文化人格应是出类拔萃的,虽不可能个个是陶行知或叶圣陶,但要真正振兴武义的文化教育,尚需多几位学者型校长。”
地方人文精神离不开与地域内涵特色相关的人文传统,已几百上千年繁衍扎根瓜瓞绵绵,你想拔也拔不掉。而时代是发展变化的,人文传统需要改造提升与时俱进。能生根开花的武义人文精神,离不开培根铸魂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好东西适合就拿来,好传统要继承。
武义置县以来田沃地肥,没天灾人祸就衣食不愁,长此以往容易养成懒散、内讧、怕吃苦又不思进取的劣根性。而儒道释敦伦合一的明招山和明招文化改造教化了武义人许多闪光的习性品质,多元包容不排斥新生事物,英雄不问出处,对先贤、寓贤、乡贤比较尊重。
南宋武义县志记载:“负山之民,气俗敦悫,乐田亩,畏官府。遨嬉侈丽之习,独不入其乡。”
明代万历武义县志记载:“俗不服贾,所业惟耕。地宜种秫,八婺醑醅之赀,多取给于斯。岁无积谷,熟则出粜,舟运邻壤米价每易腾涌。遏籴则四民征输。服用之费,悉无所供,尽则土著穷民转贷困敝。一遇水旱,家无宿储,人鲜盖藏,亦可虑也。”
清代康熙武义县志记载:“菽粟如水火适彼乐郊,非武邑谁归。特是山各乐垅水易泻流,土产稀薄,家鲜盖藏,丰年尚可支吾,凶年必成露肘,抚字固劳,催科必拙,阴雨绸缪,俭其首务乎。”
清朝嘉庆武义县志记载:“武俗敦朴、俭啬,狃常习故,绝不喜新斗异。儒绅故家,颇有贤田,子孙名列胶庠,俱沾祖泽。民务农田,不为商贾、技艺,轻去其乡。男不为厮役,女不作婢娈,敦尚义节……”
原处州宣平县主体1958年并入武义县,“武义呆”和“宣平老实”跨越钱江瓯江交融为一,“宣平老实”的内涵品质也成了武义明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宣平县有9部宣平县志,民国十五年(1926)县志记载:“此地民风淳朴,人民憨厚老实,和睦相处,不惧艰辛,吃苦耐劳,以俭为荣。”绚丽璀璨的自然人文景观,孕育了深厚的宣平文化底蕴,民间俗称“宣平老实”。宣平山多田少,在旧社会勤恳勤做填饱肚子都难,做人实诚好客,在家认真,出门抱团,崇尚文化教育,比武义人团结、务实和刻苦。潘漠华笔下的施火吒就是旧中国宣平劳苦忠厚的山民化身。潘漠华1921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不久,就与二哥潘详等商议成立宣平旅杭同乡会,创办会刊《晨星》。1921年10月10日,潘漠华又与同学冯雪峰、汪静之、柔石、魏金枝等20多人成立“晨光社”,抱团奋斗。1922年4月1日,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结社“湖畔”决定出版同仁诗集,“湖畔诗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
潘漠华始终是个诗人和战士,现在武义县城湖畔公园天天有成批少妇大妈在他塑像前跳广场舞,他在旧中国的沙漠中激情燃烧开放共富花朵,不就是为了父老乡亲和中国人民的安逸自由吗?!武川湖的节拍与西湖浪涛有几分相似,潘漠华一生唱响革命的青春之歌,读读雕像后刻写的诗作《再生》,在分行的起转承合中我们一起回归少年。我在原宣平县最高学府武义二中教过8年多书,想起忘年交谢挺宇先生就唏嘘不已,这位自谓“傻瓜冠年”的抗战作家是为抗日救国献出所有的老革命,他可以到最艰苦的煤矿“体验生活”,把享受干部级别的生活待遇全部让给工人。潘漠华外甥沈湜,是才华不逊色堂舅的江南才子,上大学时成名,虽然经历了22年的蹉跎岁月,但他坚持真善美的爱好和追求,平反后争分夺秒忘我工作,放弃劳累奔波的离休政策落实,宁做编外打工仔,也要完成心中的夙愿。
武义千米山峰102座,大多矗立原宣平县地域,高深山千百年来把山民像蚂蚁样围困,如果你登顶1560米的牛头山主峰,就可以倾听云雾飘渺婺处大地的群山呼唤。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半叶,武义县委、县政府出台高深山山民搬迁下山异地脱贫政策,牛头山是座道教名山,“下山脱贫”可谓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可这是大唐道教领袖和五朝御医叶法善也想不到的伟大工程啊。不少山民“子不嫌母丑”紧抓山窝窝的穷根不放,好多向往拔穷根搬迁城镇平原发展的醒悟人,又为筹措3000元购买地基款发愁。县扶贫办的老董几乎跑断了手和腿,说碎了心和嘴,践行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难万险、千滋百味,以堪比红军长征的“六千精神”攻下堡垒。事实证明,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前景就有干劲,新蓝图带动山民思想观念和经济生活的突飞猛进,他们在政策助力下猛虎下山加入长三角和全国各地超市部落,开店,办厂,以一技之长拿高工资,山下三五年胜过山上几百年,以神奇的爆发力和精准狠的创造力实现山民变市民,谱写山乡巨变的下山脱贫史诗。而山民走出大山告别的泥土墙和树皮房又退耕还林,开发出“江南九寨”式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牛头山是华东珍稀动植物天然保护区,上黄大气观测站每天观测着她的空气水流品质。
后发赶超、下山脱贫、后陈经验打开奋进武义的三篇文章,目标是成为全省26个山区县先行先试共富示范区。其内驱力是人文底蕴,外驱力是时代精神。后发赶超意味着人有脸树有皮不甘落后,下山脱贫是一场伟大的影响深远的脱贫攻坚变革,后陈经验彰显公民的民主平等追求,这既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契合时代精神嵌入明招文化的跨越升腾。
地方人文精神打上地域胎记,犹如宣莲种植要有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而武义人文精神挖掘离不开明招文化的传承创新。阮孚、德谦、吕祖谦三代人在明招山种下三颗心:平常心、慈悲心和上进心,多元交融演绎的明招文化改造提升了武义人文精神。伟大的下山脱贫精神和引进永康企业的“工业强县”战略,蝶变重塑了武义人文精神,武义人必须开拓创新以开放包容之心求真务实,把吕祖谦主张的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和永康学派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思想落到实处,以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精神改变世界提升自己。吕祖谦及浙东学派主张的“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思想,不仅指导文化教育,也统领经济社会建设。当然,在实现物质层面的发展脱贫过程,始终不能放弃精神人文层面的共富追求。
武义的先贤、寓贤、乡贤共同敦伦提炼坚定深厚的武义人文精神。站在牛头山看世界,一定要尊重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站在明招山看自己,做事过程更重要的是做人。人类所有的努力和成功应造福共富美好的社会,提升坚守自己的情怀和追求就是对社会最大的人文渗透和教化。武义华塘人“诚信奶奶”企业做亏了做人没有失败,潘漠华笔下的施火吒、阿贵、高令下山脱贫了山里人的憨厚还在,明招山的儒释道寓贤代表丁忧或隐逸不忘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南朝梁人刘峻隐居讲堂山注读《世说新语》,明代宣城人沈寿民隐居岩坞大家山著书立说,东晋刘伶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隐居白阳山开辟武义隐逸养生文化……好好挖掘这些年代深远的人文故事,与“真情实干”的时代精神好好融合培根铸魂,武义人文精神脉络会越来越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质检
推荐